
-
墙上的红罂粟 Lulekuqet mbi mure(1976)
- 标签:
- 剧情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奇米特尔·奥古努斯提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墙上的红罂粟》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阿尔巴尼亚青春题材的黑白故事片,它获得了1976年意大利Giffoni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是导演Dhimiter Anagnosti的代表作,他在阿尔巴尼亚影坛因其作品被审查机构删剪的次数多而闻名,是一个很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导演。 DHIMITER ANAGNOSTI: Born at Himara, south Albania on 23 January 1936. Studied cinematography at the Cinematografic Institute VGIK in Moscow, Russia. Started working as a cinematographer at the Film Studio "New Albania" with the feature "Debatic"......

-
- 主演:
- 类型:
- 历史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8
- 简介:
- 现代版的《聊斋》,写鬼写怪,最终落笔点却是写“人”。对第二个章节尤其感触深刻,现在极少有影视剧会把视角放在这种社会边缘性群体身上,因为不够光鲜时髦,因为太过沉重悲哀。编剧似乎对人性幽微的感知极其敏锐,才能时常在猝不及防下以一句简单的台词猛然正中红心。克制的悲伤,隐忍的温情,还有二次元式的幽默,让这部剧兼顾了娱乐性和人文内核,咀嚼之下更有奇妙的韵味。期待第二季播出!...
- 评论:
- 5+1个故事,但每个故事又有联系,主角一永在短短12集里成长了许多。这部剧最妙的一点是,不是先开启了主角的金手指,而是先让他经历丧失至亲的惨剧,再让其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其他生灵(执念)。看完大结局才知道为什么剧名起的那么古怪——所谓的“不良执念”是从人类的悲伤、思念、嫉妒等衍生而来的,那些执念因为人心强大的力量而拥有了本不应该拥有的生命,但因其存在违反了自然而需要主角帮助才能解脱。一永代表着居于主位的毛笔,光砚代表了砚台,楮英则是纸张,书法在这部作品里拥有着能够抚慰人心、斩断执念的作用,也预示着人心虽可能产生执念,但却也有着向善的力量。“执念”的实体是万千红线,让人想起盐田千春的艺术品。男主角是个长得很像哈士奇、笑起来侧颜颇有周杰伦神韵、总被别人误以为是流氓的好人,这一设定也很有意思。
- 感觉有时莫名的尬,台词和表演都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是那样的表情...不过题材还是不错的,而且男主混混外表+写字优秀这种反差挺喜欢(承认吧!我对写字好的人都有好感!)。腐这部分我倒是没有磕上。如果单单想看个腐剧,这剧应该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