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0年3月16日,在温德尔学校的生活 Live At Oundle School, 16th March 1980(1980)
- 标签:
- 纪录片 / 音乐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Throbbing Gristle
- 主演:
- 吉尼西斯·P-奥里奇 / Peter Christopherson / 科西·范尼·图蒂 / 克里斯·卡特
- 评分:
- 9
- 剧情:
- This video cassette contains a recording of a live performance by TG at Oundle School. The audience, apart one or two members of the staff, was composed completely of school boys between about 8 and 18. In addition to the single camera recording of the gig, certain visual information from the files of Industrial Records Ltd. has been included. Like the TG sound itself, the cont......

-
- 主演:
- 吉尼西斯·P-奥里奇 / Peter Christopherson / 科西·范尼·图蒂 / 克里斯·卡特
- 类型:
- 犯罪
- 地区:
- 英国
- 评分:
- 5.2
- 简介:
- 暂无...
- 评论:
- 台剧在讲女性在职场被歧视,女性被性侵后的ptsd,以及在ptsd里努力拼凑自己让自己走出来,反观我们的剧:女性职场只是谈恋爱的背景板,霸总小娇妻傻白甜充斥了一切。
- 看了4集实在看不下去了,节奏太慢了,直到此时仍未展开与女主过往的性侵经历有关的剧情,可以想见后续对女性苦痛的刻画和深层原因的探寻也只能流于表层。另外,我很反感在此类题材里花大篇幅刻画男性的正面形象,一个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完美男友是帮助女主摆脱阴影的救赎者?开头设置女主在职场上被性骚扰的情节,后面就要提到男人在职场上也会被女上属性骚扰,把99%的概率事件和1%的概率事件放在同等的地位上相提并论,请问是何居心?提醒男人在外也要保护好自己?男人也会被女人利用职权地位的不平等性骚扰吗?本剧中主要正面的、伟光正的形象都是男性,对女性角色的刻画都很刻板(如女主前期事业有成但性格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女强人形象,如抢男友的闺蜜)。搜了下导演,虽然是女导演,但这就是导演的女性视角吗?让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