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搭便车的新娘 La mariée(2012)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Joël Curtz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Dressed in a wedding gown, the Milanese artist Pippa Bacca leaves her native city in direction of Jerusalem. Accompanied by fellow artist Silvia Moro, both women hitchhike their way across the Balkans with a clear aspiration: opening themselves towards 'the Other'. As their travel-performance unfolds, the artists decide to take two different paths and Pippa is later found dead ......

-
- 主演:
- 类型:
- 历史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1
- 简介:
- 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许就是一片现实构成的、灰色的混沌,没有分明的黑白;也许就是不了解真相,肆意地发泄愤怒、运用暴力;也许就是扭曲的认知,是惧怕,是污名化;也许就是漠然,是无动于衷……看完之后,感慨万分,希望我们都能多思考一些,理智一些,多换位想想,也许就能发出微光,照亮那与恶之间的距离。你看,希望就在云的背后。...
- 评论:
- 看的时候想到了很多以前只于报章了解的事,白晓燕、林清岳、孙安佐、2014年的台北捷运...大多数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不知道它们背后又意味和说明着什么。我想正是这一桩桩沉痛又难以迈过的历史,给了编剧这样的体悟去写出了这样极为现实却又饱含思考的故事。从前半段类似《新闻编辑室》的视角出发,(十分希望更好的电视团队能够做一个华语版这样的剧集,这是三地到目前仍然没有“攻破”的题材)再到更注入情感的台式温情“PTSD后思考”,两部分略有些割裂,但各有各的精彩。简单点说,这就是一部让人相信电视在大众传播中力量,又能保持追问的剧集。(PS 去年年底写年度前瞻似乎就“预测”了这会是今年台湾区最瞩目的剧集之一。有点“我的判断终于出息了”的开心哈哈。)
- 1.我们不作恶,不代表不是恶人,这几年愈演愈烈的标签化与站队声讨让我确实想说的也越来越少,几个朋友甚至连朋友圈也不用了,语言无用。2.第五集,当无差别犯罪的凶手被执行死刑,他的律师痛哭醉酒,为了惩戒凶手而不去探讨背后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是把恶人都杀掉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美好的。“大家都希望他死,舆论媒体也希望他死,但是民主法治是用来讨好人民讨好媒体的吗?这算什么民主法治”,震撼。3.全片竟然是手提摄影,摄像师太厉害。4.我们的现实题材剧大多放大加速焦虑,但想要输出的意识形态却又完全脱离现实,所以都是割裂的,也就玄幻剧能看了。5.本剧探讨了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