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故事层面来看显然是有瑕疵的,大量情节悬空加上意识流剪辑,使得影片有些散乱和摆花架子之嫌。但作为一出讲求氛围营造的室内心理剧,其视听技巧的把控又实乃惊艳,正如片名暗藏的双关语,晚年Judith形同Frida的镜像分身,被不断溯回的记忆潮浪吞没,等待生命之光熄灭。全片调用了拉丁美洲特有的魔幻意象(雨水、剪纸、人偶、烛火)来驱动情节发展,宛如神秘的巫术仪式,许多桥段可比对《寻梦环游记》等片对亡灵文化的呈现。私以为若要挖掘人物内心和“幽灵”缠斗的状态,大可进一步强调环境要素的压迫感,而非在打乱的时间轴上来回跳跃,现在这种拍法极易落入两头不讨好困局,包括最后那场跨时空晚宴,虽然点子甚为出彩,执行上却总差口气,让人难以浸入。
已一个独特的角度,使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隐喻了弗里达所有的特征。
【B-】影像颇为精致,故事则用非线性+超现实的方式,以侍女朱迪的回忆来勾勒弗里达的形象。然而两人间的牵绊还是太弱了,重点也不知究竟在哪一人身上,弗里达太单薄,朱迪又全然依附(和没有中字也有一定关系)最后那场穿越时空的晚餐倒是挺有意思。
太可惜了…Thiscouldbemuchmuchbetter!故事想法特别好,不知道导演是有点劲不知往哪使还是说使出全力只能达到这个程度…最后那段跨时空饭局,如果有一个中国版该多有趣,但就算不考虑审查,能写这种跨时空对话台词的人也很少吧,太难了
影片努力在构建一段复杂的关系,用回忆和超现实打造多重情节,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双生和同性色彩,落脚却频繁踏空。故事本身的情绪太服从于影像质感,段落之间存在拼凑、松散的问题。穿越时空的相聚算是亮点突现,但来得太迟了。(MariadeMedeiros老了也好看!)
無法親臨上海電影節看大銀幕的最大遺憾,沒有之一。全劇意象實質上只有一個動機,便是Frida這個瀕死之人為了舒緩死亡未知的恐懼,而「召喚」了所有記憶和混雜記憶的虛構來到自己床頭前的一場幻夢。包括藏於片名而提早逝世的那位Frida,他的現身並非出於友情,乃更多是出於恐懼而降臨閃回;因為沒有比已經死過之人的陪伴,更能舒緩即將踏入死後未知世界的寂寥。
类似于永恒之门的梵高,甚至JulianSchnabel自身的画家肖像,和弗里达生平联系并把腿疾、眉毛特质放大化,两个弗里达也对应了她与成名自画像的隐喻,所受的痛苦和自我封闭最终被压迫成幻觉,电影终表达的是一种“痛苦中的体验”
视角很有趣,影片是从一个女仆的视角去呈现弗里达的。这个视角既包括旁观、交流甚至冲突,还有很有意思的一点,女仆最终发现自己的灵魂已彻底被弗里达笼罩。导演在拍摄上也很有想法,有意识地用镜头语言去叙事。影片最后的那场“伟人”聚餐也很惊艳。当然,还可以拍得更好。有时候克制和沉闷只有一线之隔,故作克制就有了匠气,还可以更自然一些。
走火入魔tryingtoohard故弄玄虚和魔幻主义完全两码事
语言从来不会说谎痛苦也不会
@北京FIRST电影馆【待出中字重看】
影片因为节奏变化的缺乏和景别的单一略显沉闷,但这是今年我看过第二部描述死后世界的电影,第一部是此房是我造。影片用相当具有墨西哥风情的方式,舞台剧式的咏叹描绘了heaven,颇为有趣。本来在国内的大荧幕上就少有看到艺术片的机会,这部影片非常细腻、温柔,总体来说是一次美妙的体验。
装神弄鬼的南美片,人类学家或许会有更好的见解。
#SIFF无情节非线性的一部电影导演见面会上的解说阐释了黑面纱女和小女孩的死亡象征太意识了有点难懂中间打了个盹没看到朱迪和弗里达的死亡感觉电影的主角更像朱迪而不是弗里达
拍得美,也拍得碎,整部电影的能量太集中在外部呈现上,内核不够沉。感觉比较妙的是最后那段戏,以及几处在时间里跳来跳去的剪辑。
橘里橘气的死神,最后的晚餐
一场大型的mind-fuck
导演后半段放飞自我彻底癫狂……
大概理解导演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一个历史人物,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拍的实在太糟糕了,真真做到了无病呻吟,不明白花这么多钱为何要创造这样的电影。
2019SIFF。敬苏联宇航员,敬墨西哥壁画家,敬拉丁美洲领导人们。感觉还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