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个毛线,太无聊了!
如果说《解除好友2》和《网络谜踪》是通过屏幕推动剧情,那么《罪人》就是通过打电话来推动剧情,创意和形式非常厉害,堪比《活埋》。而且80多分钟的电影一波三折,多次反转,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演员的演技。甚至男主的经历还和案件产生关联,与女主的经历形成呼应,让她产生共鸣,同时也让男主再次反思自我。他不但重新给予女主希望,也通过面对和忏悔实现自我救赎,剧本很扎实。唯一不足的是丈夫将女主扔进后备箱,却不没收她的手机,有点不合理。
形式主义,想用奇情故事来吸引眼球,然而故事和价值观都很cheap,很像听来的地摊小说。而且为了形式刻意反转双故事线好假好矫情。比较同意“简直是浪费屏幕,不如拍成广播剧”的建议。
#FIRST#只有一个演员,通过电话内容对话出一个凶杀故事。丹麦演员表演出色,特写远景情绪变化分明。对话中故事反转,两个对话视角牵扯出彼此关联的案发现场,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成功获得内心解救。极度疲劳下开始有些混乱,小空间,剧本和表演加分。
#2018IFFR#Bigscreen竞赛;圣丹斯世界单元观众选择奖。有年度爆款潜质的惊悚片,几乎是男主独角戏!故事时间跟影片时间严格等长!全片都是在打电话!全靠台词和音效来建构故事!!还有好几层反转!!!虽说B故事写得刻意了点或者功能性太强了点,但这种把局限性用成极致风格的电影就应该被赞美!!!
从头到尾惊喜从未间断,你原以为可以做别人的救世主,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和那个试图去拯救的精神病母亲没有本质区别。但好在上帝给了你一次赎罪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它,所以片尾那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还有疑问吗?
我靠张弛有度室内剧光打电话也能拍得那么让人不困实在难得@mk2bibliothèque
2.5人物行为的极端设置并把心理刻画以悬念处理导致整个过程与观众产生了距离,很难像例如《活埋》那样产生强烈代入体验,还好剧作最后能说得通圆得上,但从类型构思上仍然是有巨大缺陷的。音效设计不错。
同类型悬疑片看过不少(《活埋》《恐怖直播》《自杀热线》…),这部导演处女作在手法上非常成熟。观众通过与接线警察共享实时信息产生相同的焦虑感。剧本出彩的地方在于主线案件的发展让警察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影响了另一个案件的发展。从判断小孩的父亲是否有罪,到判断小孩的母亲是否有罪,最后判断警察是否有罪,很有意思的过程。#12thFIRST-7.26
故事和拍法都挺老套无新意。但完全可以想象好莱坞已经急急地买下版权,迫不及待要拍成小成本口碑力作并顺便捧出影帝候选人
生活是个圈。最后的电话打给老婆还是搭档,也是两种选择。阿斯格的处事太自大了,很让人出戏甚至产生反感,对最后的结局产生“这是他咎由自取”的感想,压过了人生的味道。#FIRST2018第一场
从头到尾发生在报警中心的接线间,男主独幕戏carry全场。从形式上来说很精巧了,但剧本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救赎观之上:做错一件事后,能否用做对一件事来获得拯救?Sorry,这个命题我不感冒...
Goodjob,Asger
放映前后的鸡肋交流比电影还令人窒息
又是那种以小博大的悬疑片,这种惊艳的技法常见于新人导演的处女作。
和ElonMusk保持通话
不再信前期口碑了
短短85分钟,没有现场画面,只有接线员和同事、当事人还有机构的一通通连线,牵出这个“谁是罪人”的讨论。从因为事件被迫调职接线员的职业式回复到陷入其中的流汗恐惧,全靠观众在心里对事件的还原想象,拼凑出电话背后的故事与转折。PS1:JakobCedergren都历经这么多剧集和电影了,赶紧给我红。PS2:没有主创到场,只有抽礼物的映后交流不停“掉观影袋”的观众让人窒息尴尬。
和有声书的区别不大。要不是听不懂丹麦语,全程闭着眼睛也错过不了太多东西。这种形式本身,失去了电影艺术的意义。
感觉在所用语境中,已经极力呈现了足够多丰富的信息。构思巧妙,节奏抓人。四星半。